兰溪在线|lanxi.online|兰溪新闻|兰溪在线|兰溪论坛|兰溪信息|兰溪网|兰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81|回复: 0

劳模表彰:别让“星光”遮蔽了劳动者的光芒

[复制链接]

496

主题

1635

帖子

440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07
发表于 前天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镜头频频对准娱乐明星与体育明星时,这场本应属于普通劳动者的盛会,正悄然变味。劳模称号作为国家对劳动者最高的褒奖,承载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而今却沦为流量与资本的狂欢场。这种异化不仅扭曲了荣誉的本质,更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深层危机。
一、资源错配: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畸形逻辑
体育明星的培养堪称“国家财富堆砌工程”。以乒乓球为例,一名顶尖运动员的成长轨迹清晰勾勒出资源消耗的链条:从省级体校到国家训练基地,每年数百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撑着科研团队、医疗保障、国际赛事等各个环节。全红婵等寒门子弟的逆袭故事,掩盖不了体育选拔机制对家庭经济实力的隐性要求——动辄数十万元的参赛费用、海外特训开支,早已将普通家庭挡在精英体育门外。当马术、高尔夫等“贵族运动”选手占据劳模名单时,这种资源投入的正当性更显可疑。
反观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普通劳动者:建筑工人日均工作10小时却难享社保,制造业技工钻研技术30年月薪不足万元,乡村教师用半生坚守换来大山孩子的未来。他们的贡献与回报之间,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劳模表彰本应成为弥补这种失衡的杠杆,如今却将资源向既得利益者倾斜,形成“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
二、荣誉异化:从精神标杆到商业符号
劳模称号的含金量正在被明星效应稀释。当某位流量艺人凭借代言收入即可年入过亿,却因“带动粉丝公益”获评劳模时,这种评选标准已彻底偏离轨道。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更将异化推向极致:某奥运冠军的代言费用高达千万,其劳模身份成为品牌营销的最佳背书。荣誉不再是纯粹的精神激励,而沦为资本增值的工具。
这种异化对社会的腐蚀是深层次的。青少年将“成为网红”视作人生捷径,科研工作者在“论文与流量”间摇摆,工匠精神让位于短平快的变现逻辑。当劳模表彰大会变成明星走秀场,那些在车间耕耘的技师、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在实验室攻坚的科学家,正在失去应有的尊重与认同。
三、制度困境:评选标准的模糊与失衡
现行劳模评选体系存在致命漏洞。尽管总工会强调“经过民主程序推荐”,但实际操作中,体育系统的内部评选机制缺乏透明度。更关键的是,“对社会有突出贡献”这一标准被过度泛化:国际赛事金牌固然体现国家实力,但其社会价值是否等同于发明救命药物?商业代言创造的GDP,能否与培育万亩良田的贡献画等号?
这种标准模糊直接导致评选失衡。某省劳模名单中,体育界占比高达15%,而制造业、农业等实体领域不足30%。当“贵族运动”选手与普通劳动者同台领奖,当高收入明星享受着远超其付出的政治待遇,劳模制度的公信力正在被透支。
四、破局之道:回归劳动本真的价值重塑
重构劳模评选体系刻不容缓。需建立三维评价体系:一是社会贡献度量化指标,如农业劳模需考核粮食增产、科技劳模需评估专利转化率;二是资源消耗系数,对国家投入巨大的体育项目设置评选权重上限;三是群众认可度测评,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调查。
同时,应设立劳模荣誉使用负面清单:禁止商业代言、限制综艺曝光、要求定期参与公益服务。对违规者建立退出机制,如某省已试点对涉毒劳模取消资格,这种“带刺的玫瑰”式管理才能维护荣誉的严肃性。
当劳模表彰大会的聚光灯重新投向那些在平凡岗位创造非凡价值的劳动者,当“球二代”“星二代”的光环不再遮蔽寒门学子的奋斗之路,这个社会才能真正重拾对劳动的敬畏。劳模称号不应是流量时代的装饰品,而应是照亮每个人内心尊严的火炬。唯有如此,那些在车间、田野、实验室默默耕耘的身影,才能重新成为时代最亮的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